孩子學琴路上的四大關,父母一定不能缺少陪伴
最近聽到很多琴童家長說,自己家的孩子要么就是不好好練琴,要么就是鬧著不學鋼琴,搞得自己壓根控制不了自己的體內蠻荒之力,分分鐘想要用暴力解決問題。
其實追根溯源,是因為家長不了解孩子練琴路上的真實心理路程,才會形成親子關系錯位,產生諸多矛盾。
一、三心二意的初學階段
初學階段是孩子們學琴路上,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,因為在這個階段里,他們年紀較小,沒有良好的自控力,所以總是會在練琴或上課的時候,無法長時間集中精神,變得三心二意。這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琴進度,還會讓他們因為跟不上課程,而使得學琴欲望降低。
在這個階段里,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他們的狀態,然后在課后加以引導,鼓勵他們在下次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長。
另外在每次陪同上課的時候,可以記下上課的重點(不能陪同上課的家長,可及時與鋼琴老師溝通所學重點)。在孩子們練琴時,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活潑語言去引導他們,推進孩子們的課后練習。
二、容易枯燥的無聊階段
每一位琴童在臺前演奏時的優雅和熟練,都離不開他們每日的刻苦練習。一首新曲子從完全不會到彈奏的流暢動人,需要熟練掌握琴譜、認真對待自己彈奏的手法、每個音符的強弱......
其間可能需要孩子們坐在鋼琴前上百個小時,如此反復的練習過程,很容易讓孩子因為受不了它的枯燥和無聊,而產生想要放棄學琴的想法。
當孩子提出放棄想法的時候,家長們可以通過對比孩子初學時和現在琴技的長進,鼓舞孩子:之所以會進步這么快,是因為孩子在這段時間里的堅持練習,如果不學了,不僅可能會讓自己與鋼琴無緣,還會讓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。
如果孩子真的覺得很累,可以稍微讓他們放松一下,允許他們當天少練10至15分鐘,但是在后面的練習中,必須要把進度趕上去。
三、日復一日的堅持階段
學鋼琴不是能在一兩年內就能出成果的事,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。所以很多人說在練琴這件事,考驗的不僅是孩子們的韌性,還有家長們。
大家都知道,在孩子們成長中,很多習慣和性格養成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家長,學鋼琴也是一樣:家長們能否風雨無阻的送孩子們去上課,能否十年如一日的監督孩子們每日練琴,這些都會對孩子們心中學琴的堅定性產生影響。
家長們在要求孩子們堅持練琴之前,應該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好榜樣,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,并且要有耐心,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事堅持的好品質。
四、鋼琴孕育的文化階段
學鋼琴的人有很多,但把鋼琴彈精的人卻不多,不是因為鋼琴的技法有多么難掌握,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在掌握鋼琴技法后,如何把鋼琴曲中所帶情感的“共情力”表現出來。
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錢到演奏現場聽表演,而不是一直坐在家里聽CD。因為在現場,聽眾們能隨著鋼琴家的演奏和情緒渲染,進入到鋼琴的意境中,與鋼琴家一起共同感受曲中意。
所以學鋼琴,不止是學演奏的技法和技巧,還要學習如何將曲中蘊含的情感,通過鋼琴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。只有把握到鋼琴曲中的意義,才能讓孩子們把鋼琴彈得更妙。
因為孩子們的經歷有限,所以在這一關卡里,家長們可以多引導孩子們去感受生活、感受自然、感受故事里面人物的情緒,這會讓他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孩子們因為年紀小的關系,他們的本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,他們會因為害怕練不好鋼琴而哭天搶地,會因為考級失利而對心生自卑的情緒,會因為上課跟不上進度而想要放棄......但是家長們,你們千萬不能放棄呀,因為只有你們的合理引導和監督,才能讓他們學琴和成長的階段里,變得越來越堅強、越來越勇敢、越來越耐挫。